据知情人士向《极客网》透露,联想已与国内某知名P2P网贷平台达成战略投资意向,预计投资将超过10亿元,合同有望在9月份正式签属,不过具体占股比例尚未敲定。
这估计是P2P行业领域单笔最大的投资了,或许也将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内最大的单笔投资。为什么P2P平台的市场估值暴涨至如此的程度?是否意味着P2P平台进入了待价而沽的时代?坚守平台,即便不能在短期内盈利,也能重温诸多互联网领域内产品的高估值奇迹?
如果说去年以来P2P行业内的跑路潮为各路资本的进入设置了监管和政策上的风险外,今年以来P2P行业风起云涌的各种融资,业务扩展和人才的招聘,则是P2P行业在度过了危险时期的一种正常的报复性反弹,这种反弹往往还不是业务上的,而是从资本市场上体现了出来。
互联网金融时代,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体,天然地具备了极高的市场投资潜力,对于嗅觉敏锐的各路资本而言,在最恰当的时间,选择恰当的平台,进行恰当的股权投资,或许是涉足P2P业务的不错选择。对于风投资本而言,选择P2P行业,无非是进行了一次财务投资,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号召力,让更多的圈外资本开始进入这个行业,除了风投和海外资本,还有趋之若鹜的各种民间资本,甚至是自然人的零散资本。
为什么P2P能从去年的人人自危,进入今年的炙手可热?P2P,严格意义上说,如果按照正常的金融业监管条例来管理的话,显然是一个“多不像”平台,既没有注册资本限制,也没有杠杆率的规定,甚至也没有准备金的硬性规定,对平台运营者的资质和能力也没有要求,在一个没有任何金融监管要求,却可以和几乎目前各种金融资产对接的P2P平台而言,被市场热炒也不足为奇。
尤其是在监管对P2P从怀疑,考察到逐步认识,熟知的阶段之后,P2P进入了一个可以预期的稳定的政策通道,虽然后期进入监管约束是必然性的,但是监管机构在这一方面显得是异常小心,一方面把过于严厉的监管把P2P扼杀在了摇篮里;另一方面又怕过于松弛的监管会放任P2P行业的某些风险因素。因此,在目前的这种胶着局势下,P2P平台的政策天花板还没有到来,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进行各种业务的试探,另一方面也在积聚着市场影响力。
从P2P平台对接的业务来看,资产包来源既有P2P平台自己开发的线下业务,也有来自于小贷公司,担保公司,商业银行,信托公司甚至是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来源,因为,对于P2P而言,只要是提供了较高收益的产品,较好的风控保障,在负债端获取资金,也就是投资人的资金是不成问题的,关键是获得优质的项目来源。在这一点上,各个P2P平台也基本上是各有奇招,利用自身的线下资源和可以把控的渠道,进行资产项目的众筹,以获取收益。
站在这个角度而言,P2P已经不再是严谨意义上的P2P了,而是成为了各种资产证券化和提高流动性的平台,而平台的投资者也成为了间接意义上的资产持有人,并在风险对价中获取较高的收益。
各路风投资本抢着进入P2P领域,除了政策预期上的稳定之外,还有这样的一层因素,那就是P2P现在可以对接各种资产,对接各种投资人,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灵活的资产和投资的交易平台。如果能入股或者控股这样的平台,一方面可以为集团的未来发展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,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将集团的部分业务进行平台化的交易(在目前没有监管的情况下)。
对于联想而言,10亿元的投资或许是对未来金融平台的一种想象,但对于其他的资本而言,或许这只是新一轮资本风潮的开始,P2P,你准备好待价而沽了吗? |